足彩胜负彩

图片
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23号提案的答复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08-19 09:17 累计次数: 字体:[ ]
建议/提案提出者: 储呈红 建议/提案号: 第323号
标题: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23号提案的答复
建议/提案内容:

用法治力量推动文明城市建设

依法治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,更是确保良好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。优美的城市环境、有序的社会管理、优质的公共服务、文明的市民群众,这些都是实现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的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南通市委、市政府运用法治思维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,始终将文明城市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统一,作为深化改革开放、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。但是,也存在一些短板:
  一是少数市民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。人们尚未养成遵规守纪的法治习惯,日常行为喜欢图“方便”。“中国式过马路”、违章搭建等现象还屡见不鲜。究其原因就是法不责众的心理在作怪。很多不文明现象,说到底并不是无法可依,实质上是法治意识缺失、法治观念淡薄、法治执行乏力的结果。
  二是少数市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。随地吐痰、垃圾堆放混乱,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还时有发生;城市中部分建筑工地缺乏管控,场地内建筑垃圾胡乱堆放;城市墙面、路边等地方牛皮癣广告乱贴乱画;尤其是电动车违章、违法通行,占用了交警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。

建议和对策:
  一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,营造齐心协力、全体市民广泛参与的文明城市建设氛围。确保主要地段的户外公益广告在数量和内容上达到标准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“驻足可观、抬眼可见”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,开展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立体化宣传,做到“电视有画面、报刊有版面、网站有页面”。利用微信公众号、抖音号、头条号等,对市民进行法治文明内容推送和宣传,引导广大市民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建设,培育市民自觉形成“讲文明、树新风”的良好风尚。利用文艺演出、竞赛、评选、培训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市民的法治文明素养。通过树立城市法治文明形象增强“软实力”和社会影响力,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,把南通打造成人杰地灵、世人瞩目的沃土,商机无限、活力四射的热土,汇聚激情、充满希望的圣土。
  二、进一步加强法治精神教育,树立法治意识、提升全民素质。市民素质的提升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,而市民素质的提升,离不开法治保障。城市建设,法治先行,法治精神是一个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,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长期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。因此,在全体市民中牢固树立法治精神,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。发挥法治在城市建设中的规范引导作用,让广大人民群众学会用法治权威解决利益冲突,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。杜绝以恶意信访代替诉讼的陋习、减少不和谐因素,充分发挥法律对公民行为养成的规范作用、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对公民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作用,培养良好的市民法律素质。在全市形成遵守法律、崇尚法律、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。
  三、进一步加强普法力度,发挥法治在城市建设中的规范引导作用。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学校的方式,大力开展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、道路交通安全知识、垃圾分类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宣讲活动,深入推广、学习《南通市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让广大市民把以法治手段建设文明城市当作一种生活态度,摒弃不文明行为,争当文明的传播者、实践者和监督者,使全社会的法治文明程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。

承办单位: 主办: 南通市司法局 协办: 南通市委宣传部
答复日期: 2022-08-16
答复内容:

储呈红委员:

您提出的关于《用法治力量推动文明城市建设》的提案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文明是城市的内在品质,法治则是浸润品质的底色。近年来,我局充分发挥“一个统筹,四大职能”,坚持将南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融入司法行政工作,以法治力量助推文明城市建设,多措并举为文明城市建设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。

一、以法治宣传教育引领文明新风

近年来,南通市司法局通过法律“七进”,深入开展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、道路交通安全知识、垃圾分类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宣讲活动,进一步引导市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,大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,促进法治社会建设。今年,围绕“同住长江尾 法护长江美”主题,举办《长江保护法》实施一周年集中宣传活动。聚焦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、群众高品质生活、社会高效能治理,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、长江经济带建设、安全生产、疫情防控、打击传销、环境保护等主题宣传活动。依托电台1061频率《徐婷法律时间》栏目宣传司法行政职能,出版《徐婷法律时间》一书,将两年法律案例汇编成册。结合电视台《民法典》宣传,开设《三言两语解疑惑》专栏,集中录制8期短视频,每期1分钟,由机关干部、法律明白人用简短、质朴的群众语言向公众宣传最贴近生活的法律法规。以“学文明条例,做文明市民,创文明城市”为主题组织开展《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宣传月活动,活动期间,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开展文明实践活动,组织各级文明单位、各类志愿者进机关、进单位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校园,使《条例》内容入街入巷、入门入户、入脑入心。

二、以法治文化力量推动文明示范

依托现有的市、县、镇、村“四级”法治文化宣传阵地,串联打造“沿江”“沿运河”“沿海”法治文化阵地带,增添、充实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,通过标语、漫画、小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增强宣传实效。鼓励创作、征集发布文明城市建设小视频、微电影、公益广告和平面作品,在法治文艺演出中穿插有关文明城市建设的小品、快板、歌曲等作品。利用《法润江海》《南通崇法》报等载体,联动市、县、镇三级机关部门网站、微信、微博等发布法治文明内容,切实提高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及参与率。出台《“法韵南通”建设实施方案》,勾勒南通法治文化建设总体架构(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,实施法治文化研究传承领先工程、作品创作优质工程、阵地建设样板工程、惠民活动满意工程、实践养成示范工程)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地方文化、行业文化、企业文化融合发展,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。

三、以强化基层治理推动文明共创

在全市部署开展“乡村共富路 法治来守护”八大专项行动,推动“万本法律书籍入网格、千场普法宣讲进村(居)、百场法治汇演下镇(街)”,实现全市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效能明显提高,乡村执法质量明显提高,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明显提高,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。抓牢抓实2022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,部署开展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拓展提升工程,推动形成“法律明白人”建、管、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,进一步充实壮大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社会力量。在全市开展争当“倪伯苍式”法律明白人主题活动,广泛宣传倪伯苍先进事迹、大力践行倪伯苍优秀品质、认真借鉴倪伯苍工作方法、选树培育“倪伯苍式”法律明白人。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推动建设乡村德法孝悌文化、楼院文化、节庆文化,开展“重家庭、立家训、传家风”活动,推动每户拥有1条崇德尚法、可读易传的家规家训,户外设有村统一制式家规家训展示牌,夯实乡风文明,筑好精神家园。

下一步,我局将紧扣群众需求,着力推动普法依法治理与文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,推动法治宣传教育、法治文化传播、基层依法治理全覆盖。

一、构建与文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

结合“尚德南通”建设,梳理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法治言行、法治故事,广泛宣传道德实践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人物和事例,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、行有示范。结合“诚信南通”建设,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诚信建设,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守法诚信公约,实现普法与诚信文化同步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公共服务领域。结合“书香南通”建设,在城市书房、农家书屋等场所设置优化法律图书角,配备宪法、常用法律书籍、宣传册以及普法音像产品、电子读物,满足群众日常借阅需求。

二、构建与文明城市建设相匹配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

壮大“法治与文明”主题创作队伍,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,增强群众参与作品创作的热情。在升国旗、奏唱国歌、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中增加法治教育环节,在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、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,中国梦歌曲大家唱、地方戏曲汇演等活动中穿插法治问答、法治演出等内容。推动形成“舆论全覆盖、媒体全联动”的法治文化传播态势。

三、构建与文明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

完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,推动每村建立新乡贤工作室、法律明白人辅导站,将公共法律服务、矛盾纠纷化解等融入弘扬时代新风行动。定期发布“善行义举榜”“道德点评台”,开展“重家庭、立家训、传家风”活动,寻访“崇德尚法好家庭”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。依托“乡风文明积分制”,制定村民行为约束式“正面清单”和“劝导式”负面清单,通过月度评议积分、季度公示上墙、年度表扬张榜的方式,推动德法同行、文明共建。

四、构建与文明城市建设相衔接的普法依法治理志愿服务实践体系

调整充实“青年普法志愿者队”“江海普法名嘴”“中国好人”普法微联盟的“三名”志愿普法资源,动员乡土文化人才、科技能人、“五老”人员、先进模范人物等加入普法依法治理志愿者队伍。建立健全县(市、区)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普法依法治理志愿者大队、分队,深入企业、学校、村(社区)开展公益普法活动,推动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。发动律师、法律服务工作者、公证员等参与法律援助、法律咨询等公益便民服务,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。